末法時期,各種宗教外道盡出,有些人說自己已成佛,已是大成就者
凡入教者,可能要求打坐、結手印、稱念該明師之名
只要打坐一段時間,就能見光、看到幻相、聽到天籟音、夢到佛神等
同時,身體會健康、事業順利、家庭圓滿,諸事皆吉祥
這就是人為什麼容易入魔道的原因,因為想從神通者身上獲得好處
因為人人皆不想要有苦,想把苦通通丟掉(遇到逆境不反省,還求享受)
因為人人皆想要在修行中有感受感應,就容易掉入魔境而不自知
當你執著打坐會讓身體更好,會有身心變化、會看到什麼或舒服感
你就"著相",你愈認為這是好,就在相與事上貪求,只要有貪,魔境即生
佛與魔,就一線之隔,就一念之間
佛具大慈悲心,對十方法界眾生皆有平等心與慈悲心
當人遇到痛苦有求佛時,希望佛主保佑讓我平安順利
那之前被你傷害的冤親債主也有求於佛
自己造惡自己擔,佛沒辦法改變業力法則
唯有自己慚愧懺悔改過行善,才有辦法轉化業力
但因果法則的果報一定會發生,只是結果會轉化
魔是有分別心,只對自己的信眾有幫助
把這些冤親債主用神通力擋在外面
當此明師的神通被收回、或沒有利用價值
被擋在外頭的冤親債主,會加倍跟你要回來他們的苦
所以入魔道者再回到正道,是需要一段時間,心才會安定
依附佛法的外道,他們常會用金剛經的經文,告訴他們的弟子
佛根本沒有說法,只有心傳心,不立文字,所以這些經文都不是佛說是假的
金剛經21: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,即為謗佛....如來說法,無法可說,是名說法
若在經文上曲解意思,還大力宣傳,那就不是了解如來講解此經的用意
這經文是告訴你,"能說法的人",不要升起我執
金剛經講到這裡,正是"佛相"要空,"法相"也要空的時候了
學佛對於要空眾生相,並不會感到困難修
但學佛要聞法,聞法就要尊重佛,你要他空掉這個相,那很不容易
這金剛經第21,就是教導"說法者",不要去住著法相
這樣子你的真心就安住了
金剛經第19,教我們把內心的住相,空得乾乾淨淨
用"三心不可得"的"心"去行布施
金剛經第20,要我們見到佛的色身,見到佛的相好,你不要執著
執著了還是妄想,那你的真心就不能安住
天魔也是有修行,也有神通,但是沒有智慧,心有所住,住於定
住於境界、住於聲色、故名邪行
若修行不識自心,不在自心上下功夫,縱使勤苦修行、整天打坐
坐著不動,ㄧ坐幾個小時,甚至好幾天,都是邪行,定作天魔眷屬
如果知見正確,也要常常覺察警惕,才不易落入魔境
楞嚴經卷九就是講述在禪修時會遇到的50種陰魔
當修行者只要有一念貪心,就很容易引來外魔
外魔的種類很多,從低等的山精鬼怪、依草附木而升的魑魅魍魎
各類鬼神,乃至來至天道的魔王等等,各種陰魔
都可能利用你修道的因緣,依附你的身心,來影響你的證悟
所謂魔事魔業,使人喪心病狂、殘害生靈者
還有使人行醫治病、預言凶吉者也是
惱亂你無法繼續修行智慧道而了生死業的,不論助你行善行惡也是
魔王魔眷可顯親屬相、福德長者相、善神相,乃至菩薩相與佛相
他們會讓你:貪功著相,無法進入悟境
讓你作惡而走捷進,違背因果的原則
魔境讓你行善貪功著相,違背了因緣的原則
由此可見,禪的修行者,只要心有所緣、所念
只要一念,就能讓邪魔趁勢而入
而那些魔境,能夠魚目混珠,使你自己感到已經成佛,開悟
他人見你神力不可思議,也會視你如佛
其實,那不過是禪修的一個過程,不要貪執自滿,也不需張顯
因此修行的過程中,唯一可以做的事,是依照明師所示的方法
繼續不斷地,向前更向前,遇到任何進步的現象或阻礙的現象
唯一能做的是趕快把它忘掉,好像升空的火箭,要節節揚棄
到了棄無可棄,心中無物,連心也無、連無也無之際
方是最安全的、最充實的悟境(還不是究竟)
所以,禪的修行者,在未悟之前,乃至未有獨立自主的把握之前
必須要依指明師的教導,才可避免邪魔的困擾及利用
這是我自己的祈請文其中的一句話:
願生生世世生在有佛出世的世界,願生生世世生在學佛的家庭
願生生世世修學正信正知正見八正道的佛法永不退轉
願生生世世斷一切惡、修一切善、利益一切眾生..還有其他就先不說
願心要常常發,諸佛護法會時時加持我們
下一篇文章,會跟大家分享如何發菩提心
這個是相當重要,也就是利益眾生,而不是為己
資料來源:聖嚴法師:禪的體驗禪的開示、動靜皆自在
道源長老講解金剛經講錄、果如法師、一行禪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