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的文章著重在現代人的飲食情緒環境造成的疾病或癌症

但這篇是從當下的教育,看到未來孩子可能會發生的疾病

一位仁醫能找到病因對症下藥,讓身體回復健康就已經很了不起了

但更厲害的醫術,是在病還未發生前10-20年,就已經看到種下去的因

若你的孩子參加許多激發腦力智力課程、才藝補習、常使用退燒藥

或常用ipad、手機電腦教導孩子學習...經常讓孩子使用電視、電腦

希望以下的訊息能提供您更多不曾明瞭的面向

讓我們的孩子遠離日後的病苦

IMG_5051

很多大人都知道,對付吵鬧不休的孩子,只要打開電視

就可以讓他們安靜閉嘴,但大家有所不知

孩子這麼安靜,是進入發呆出神狀態

這種狀態稱為"停止運轉機制"的一項實驗研究

若將家中的電燈全數關掉,只留下電視繼續播放,這種光源刺激

會干擾孩子,讓他們的大腦應接不暇,大腦被迫進入停止運轉機制

一但你將電視關掉,孩子會從停止運轉機制醒來

會經歷"再進入困難症候群"

同時出現行為退化現象,包括脾氣變壞、不開心、萬分疲憊

過動、野蠻無禮、暴躁易怒、焦慮、行為粗魯、無法專注等等

還經常抱怨無聊,這些孩子只不過是看了太多的電視(電腦)

而持續表現出"再進入困難症候群"

IMG_5052

另外用餐時配電視,孩子容易消化不良

這些吃飯看電視、看電腦習慣,也是造就現代人消化不良的原因之一

因為看電視電腦太入神,食物容易囫圇吞下肚,當然會產生許多腸胃問題

吃東西一定要多咀嚼,一口飯40-50下,吃飯不要急,咀嚼對腸胃幫助很大

 

這裡分享一個重點~

"好動"是孩子的天性,不動才是違反常態的怪象

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、躁動不安、過動

這有很大的原因是孩子七歲前"沒有玩夠"所造成的

學齡前兒童是透過玩遊戲的"肢體活動",間接的刺激腦部神經發達

這和課堂上直接給予知識去刺激大腦,結果是不同的

後者因為沒有讓孩子充分使用肢體,會造成孩子過動

七歲前玩夠的孩子,能養成控制身體意志的本能

 

常常看到很多做父母捨不得孩子做家事、走路、背書包,怕孩子辛苦

這些磨練都是起發內在學習,不讓他們有自己動手的機會,處處接送幫忙

這都是在剝奪孩子的學習能力,從小養成懶惰習性,沒有自理能力

身體其實知道什麼對自己最好(所以孩子總是動來動去,活動時間很長)

透過識度的勞累,孩子能自己去經驗疲累

因為他會慢慢知道,休息之後自己將會好起來,很多的勞累是可以忍受的

經歷疲累是生命當中辛苦的體驗,不曾經歷辛苦或痛苦的孩子

很難對別人產生悲憫的同理心與愛

常見到很多父母都將孩子照顧到無微不至,等到叛逆期,孩子不懂感恩時

你也不能怪孩子不懂得大人辛苦

因為他從來沒吃過苦,又怎能體會你的感受?

IMG_5053

 

現在為人父母,在懷孕時,多半祈求孩子生出來是健康平安

一但孩子出生後,各階段不同的期望是愈來愈多

而我們給孩子的,到底是孩子需要的

還是我們自己想要的(要有面子成就)

無形之中,我們的孩子只會死讀書

當獲得高學歷或高社經地位時,卻什麼都不會

無法自理基本生活、擇偶一再碰壁、乃至工作情緒能力不足等等

 

7歲前是培養孩子意志力(鍛鍊肌肉)~

我記得小時候,每個星期假日,父母就是帶我們去爬山

原來這就是意志力的培養,也就是在學習付諸行動

這階段的肢體活動,是在培養與奠定未來的行動力

當然現在有很多小孩都缺乏足夠的肢體活動,每天使用電腦手機

被聲光過度刺激後,過多的精力無法發洩,導致上床的時間愈來愈晚

不用肢體容易造成日後注意力不集中、過動、肢體暴力

也會造成日後空有理想而行動力不足,沒辦法接受挑戰的個性

 

7-14歲的孩子,是進入情感培養的階段(以感官為訴求,唱歌畫畫等)

就是培養孩子愛人與被愛的能力,以及與人互動的能力

有一位女士罹患乳癌,接受治療後病情還不斷惡化

其原因來自於先生,兩人婚事娘家強烈反對,起因是這交往對象個性冷漠

當她執意要嫁,婚後與先生打拼,慢慢事業有成,累積財富時,竟罹癌症

在她最需要安慰時,先生不但汙辱她還帶小三回家,要逼她知難而退

是什麼樣的早年教養,把她先生調教成冷酷無情

孩子愛人的能力,基本上是從母親身上學習得來,她的婆婆苛薄寡恩

在她公公離癌時,成天詛咒老公去死

像這樣的人,心中必定缺乏愛

因此孩子從她身上也很難學習到愛人與被愛

 

就算是頭腦再好的人,也不能沒有情感而獨活

有些天才或有才華的人,在求學時能力就已經超越同年紀的孩子

但過分強調智力或某部分的發展(會讓另一部分缺乏或不平衡)

會讓身體的知覺僵化,沒辦法處理日後情緒問題

當天才的父母或許風光有面子,但若是兒女身體心智情感不健康

就算他真正有好工作(賺到錢),也不算是真有福份(會帶來麻煩)

IMG_5401  

第一集書本內文中有提到四種氣質個性的孩子(土、水、風、火)

所展現出來的行為模式各不相同,也就是說

父母和孩子可能會是截然不同的氣質

大人在教養孩子的時候,應該針對孩子的氣質特徵循循善誘

而不是用自己的氣質特性去管教孩子,強迫孩子接受

否則很可能落得兩敗俱傷

這種情緒壓抑痛苦累積,往往傷害到內臟不同器官

造成日後自己及孩子得病的原因之一

舉個書中例子~

有一位母親天天看到女兒就生氣,因為女兒常擺爛,天天要人催

光想到女兒就有壓力,這是因為當火相媽媽遇到水相的孩子

媽媽不明白孩子的慢是與生俱來的氣質

如果不能在她小時候逐漸激發其潛在火相特質

這孩子將會一輩子都這麼慢吞吞

 

另外該書的另一個重點在講述不當使用退燒藥的後遺症

現代父母不捨孩子發燒生病,ㄧ點發燒就驚慌失措,希望趕快降溫

發燒對人體的溫度系統而言,是一個危機轉捩點

各式各樣的原因都可能引起孩子發燒,一個生日慶祝會

長途旅行、天氣變化、消化不良、睡眠不足、甚至掉牙等

都可能造成孩子的身體過度負荷,而造成發燒

 

發燒是人體對抗病原體的天然武器,在活化人體內的防禦系統

許多重要的反應都必須藉著發燒來加以啟動

當人體在攝氏39-40度時,身體可以有效殺滅細菌病毒,避免再度繁殖

但如果用退燒藥,人體體溫降下來時,細菌及病毒立即得到休養

會加倍繁殖,等退燒藥的藥效ㄧ過,孩子的體溫必須燒得更高

否則無法將壯大的侵略者驅逐出去

IMG_5394  

只要生病就是請假在家中好好休養,一兩天後,孩子又是一尾活龍

不吃藥的孩子,每次病好,身體會急需要補充能量,變得胃口奇佳

才一兩星期就像竹筍般的突然抽高,這就像中醫說的"變蒸"

是指7歲前的孩子,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莫名其妙的發燒

這其實是身心脫變的能量轉換方式

有如蒸包子一樣,每燒一次長大一點

 

若孩子動不動就發燒,可能是水分攝取不足

或者是即便喝大量的水分也到不了內臟器官(請中醫師協助,脾胃虛)

發燒的目的在強化免疫系統,促使免疫系統進行調節,並成熟茁壯

發燒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在淘汰換掉父母不良的遺傳細胞

若濫用退燒藥,很可能得用一整年發"皮膚病"的方式來解決問題

吃退燒藥也會讓病情拖延反覆,臉色發白、口苦口乾

嘴唇脫皮、精神倦怠、口臭、長不大、吃不下等等

另會損害免疫系統,日後容易罹患紅斑性狼瘡、淋巴癌

或痛經、月經不規律等婦科疾病

同時濫用藥物還會增加將來得到腫瘤的風險

雖然降個半度一度我們感覺不出來,但身體內的血液循環變慢

細胞新陳代謝能力變差,癌症就是喜歡寒冷的地方

 

發燒也是讓孩子經由病痛受到益處

身體的病痛能提醒我們學會自我約束和產生意識

若一生病就給藥,會降低孩子的生命覺,對病痛缺乏感知

生命覺發展得很好的孩子,會懂得自我保護

如穿衣少著涼生病,或者孩子貪玩不睡覺生病

病痛過程的苦,讓孩子能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

而不是無限制的隨自己喜好行動

  

面對我們的孩子,如果你天天與孩子對立、擔心孩子或放任孩子

這兩本書很誠摯推薦給大家,有許多的訊息能讓您獲得不同的啟發~

 

ps:因應有網友剛好提問中耳炎該如何處置?方法非常簡單
請參考第四樓的回應~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anny 的頭像
    fanny

    我在森林,深呼吸

    f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5) 人氣()